注册/ 登录

杨开忠:以新质生产力布局推动新区域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28

区域协调发展本质上就是优化生产力布局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高效包容可持续发新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基本方面必须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着力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 因此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最大限度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

新质生产力的规律性


新质生产力无疑是创新驱动的生产力具有创新特征但是反过来创新驱动的生产力却并非总是新质生产力因为创新并非总是体系性革命性的而只有那些体系性革命性的科技创新才能改变生产力质态也就是社会生产力范式这里生产力范式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新熊彼特经济学提出的技术经济范式基本一致 由一套普遍的通用的技术原则和组织原则所构成代表着一场特定的技术革命得以运用的最有效方式以及利用这场革命重振整个经济并使之现代化的最有效方式 因此严格来讲新质生产力是指由科技革命驱动的新质态或新范式生产力

根据新熊彼特经济学的研究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技术经济范式经历了五次变革离现在最近的是第五次技术经济范式变革通常叫信息通信技术经济范式或 ICT 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开始于 1971 年,到 2021 年正好是50 年,按常规应结束了,大部分学者也都认为正在由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替代也就是说人类社会正在走进新质态生产力这个生产力新质态或新范式是什么? 笔者认为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既不是单纯的绿色技术经济范式也不是单纯的人工智能技术经济范式而是绿色智能综合的技术经济范式所谓绿色化和数字化融合也就是绿色化和数智化或智能化融合为什么新的生产力范式是绿智综合生产力范式? 这既是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客观要求也是全面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一方面人工智能现在发展的路径都是高耗能高耗水高碳足迹的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训练一个 ChatGPT-3 需要 1. 3Gwh 的电力,相当于 120 个美国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一项研究发现训练一项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消耗 28. 4 万升水相当于一个普通人 27 年的用水可见如果不全过程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走绿色人工智能之路人工智能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将给人类带来更大的气候危机和可持续性灾难另一方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降本增效保证精准治理可以克服主体之间要素之间过程之间地域之间的距离实现全要素全主体全过程全地域的智能感知互联互通有效支撑了全面绿色转是经济社会有效实现全面绿色转型不可或缺的强大支撑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或生产力范式革命驱动的生产力更具体地讲就是绿智综合生产力范式生产力

新旧质生产力分别是新旧技术革命驱动的但是它们之间有着重大区别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力范式可以统称为工业文明的生产力范式基本上都是以化石能源技术电报电话和计算 机等有线无线通信技术化石燃料驱动的交通技术动态结合为基础的 以机械化生产物质线型流动技术专业化规模化效率至上为法则具有内在的不可持续性与此不同绿智综合生产力范式可以称为生态文明的生产力范式具有几个质的规律性 : 一是新质的技术结它是以可再生能源技术智能网络通信技术新能源智能交通技术的动态结合为基础 ; 二是新质劳动对象也就是它是以可无限循环利用的信息资源数据为关键劳动对象 ; 是新质劳动工具即人工智能物质循环流动技术 ; 四是新质劳动者 即劳动者是高度自然社会型知识型的统一劳动的配置正在全面演化 ; 五是新质法则以适应韧性共同共享为法则

关于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发展的逻辑


对工业革命以来的传统生产力布局发展的逻辑经济学至少有两种报酬递增的理论给出了解释一种是新经济地理学认为生产力布局内生于规模报酬递增要素流动运输成本的交互作用 ; 另一种是斯密扬格定理认为生产力布局内生于专业化分工与交换能力的互动为了洞悉新质生产力布局我们同样需要深刻地揭示新质生产力布局的逻辑

新时代以来,笔者一直在思考和研究这个问题,并于 2017 年开始明确提出和发展新空间经济学。根据新空间经济学,新质生产力布局的发展内生于以新质劳动力再生产为中心的创新、人才、空间流动、空间品质的互动,相对新经济定理学、斯密—扬格定理而言,新空间经济学的特别之处在于,不仅强调生产力布局基于数据、信息、知识再生产,而且突出以人为中心、人才发展、空间品质和人的运输成本重要性。在新空间经济学里面,以人为中心至少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人的运输重要性上升并趋向超过货物运输的重要性 ; 二是创新活动、知识密集的高端增值活动布局指向人才集聚的地方,相应地,制造活动布局相对背离人口密集和富裕 地区而指向拥挤成本最小的区位 ; 三是创新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与资本互动的空间逻辑,从资本主导转变为人才主导 ; 四是集聚经济从基于货物运输成本的节约转变为基于人的运输成本的节约,在新的集聚经济作用下,产业组织平台化、城市转变为创新生活一体化的综合体 ; 五是空间品质成为个人和家庭,特别是人才及其家庭区位选择的优先原则。在这里,所谓的空间品质是指吸引人,特别是人才到一个地方生活的禀赋即可及的不可贸易品数量、种类、质量的总和。

关于如何以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来实现新区域协调发展


新区域协调发展成功之路笔者认为同样在于空间一体化但这个一体化是新质空间一体化也就是新质态的空间一体化这是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的内在要求

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国资本循环正在全方位全过程全地域的发生质态变化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在资本国际循环中的角色正在从全球财富生产中心向全球财富分配中心转变新质全球财富分配中心正在发展第二中国国内资本循环增长极正在加速从一般物质资料生产投入的第一级循环空间生产投入的第二级循环向科技创新教育和劳动力再生产投入的第三级循环转变科技创新教育和人才一体化再生产正在替代一般物质资料生产和物理空间再生产成为投资增长极全球性区域性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中心正在加速崛起第三第一级循环正加速从基于劳动 自然资源的传统产业和增值活动向基于知识 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产业和增值活动转变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主导 以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为主导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为核心绿色智能综合生产力范式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新质制造业集群正在加速崛起 ; 第二级循环正在深度地从物理空间增量扩张转入存量更新基于绿色综合技术经济范式的城乡区域更新正由点到面全方位铺开于锚机构城市更新特殊经济区转型绿智综合偏向的创新生活一体的创新综合体创新街区正在加速崛起

新质资本循环和绿智综合技术经济范式变革的历史交汇是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过程必须适应这一过程努力基于分割距离密度异质全力畅 通新质资本的循环迈向新质空间一体化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力推进无差别的空间一体化一是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要大力发展新质劳动技术和数据绿色和数字金融以 及能源水权碳权环境权益等新质生产要素全国统一大市场二是着力推进社会物流体系绿色化智能化一体化发展降低运输仓储管理等社会物流成本另一方面着力推进差别化新质空间一体化一是调整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总体区划和类型分区分类优化提升区域绿智综合竞争力的路径二是更加着力推动重大战略区域向新质态转变打造具有强大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世界级新质区域或新质流域圈三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推进市民化乡共生圈都市圈化城市群化绿智综合偏向的发展使中心城市群都市圈成为新质生产力全球人才发展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中心和运筹管理的中心 四是推进国土空间进一步从旧质态向新质态转变加快建设绿智综合紧凑互联的国土空间体系


( 作者:杨开忠,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 )

本文刊发在《经济研究参考》 2024 年 第 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