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如何规划建设都市圈科创走廊、打造创新共同体?

发布时间:2025-07-01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编著的《创新同城化:成都都市圈探索实践》一书于2025年6月正式出版,共收录了《如何用“决定 + 法规”新模式为都市圈协同立法?》等73个案例。本文摘自其中之一案例《如何规划建设都市圈科创走廊、打造创新共同体》并略则修改)

天府大道科创走廊是世界最长的城市中轴线,是成渝地区创新资源最为聚集、创新动能最为充沛、创新活力最为强劲的区域之一。四市科技局充分发挥成都辐射带动作用和德阳、眉山、资阳资源禀赋优势,共同规划建设天府大道科创走廊,以成都科学城为原始创新策源地,其余组团重点承担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创新服务功能,同时辐射带动科创走廊外功能组团,将其作为打造成德眉资创新共同体、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走廊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

一、探索

(一)增强成都创新策源功能

以成都科学城为核心引领,系统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前沿技术创新平台和专业领域实验室集群,联合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芯谷、成都氢谷等创新功能组团,重点围绕核科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信息安全等前沿技术领域开展集中攻关,打造以重大创新功能型平台为主的重要科学中心,建成天府大道科创走廊的原始创新极核,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

(二)提升德阳创新成果转化功能

协同推动清洁能源万亿元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等做大做强,加快促进产业功能、创新功能在区域空间上的互动耦合。聚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领域,依托德阳罗江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德阳国际物流港等创新功能组团,重点推动智能制造、清洁能源装备等领域全流程智能化改造,推动中国装备科技城建设。

(三)增强眉山高端产业承载功能

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领域,以眉山天府新区、仁寿经开区等重要功能组团为依托,持续支持成眉协同发展光电显示产业,充分发挥眉山高端仿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的作用,主动承接成都生物医药原始创新及研发资源,促进创新平台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

二、创新

(一)坚持统筹谋划,强化顶层设计

按照“多规合一”的原则,划定规划范围、统筹资源利用、优化用地结构,协调空间矛盾,编制天府大道北延线、南延线科创走廊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启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起步区、核心区城市设计,由成德眉资四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联合编制印发《天府大道北延线、南延线科创走廊和成资协同开放走廊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对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在物理平台上作出了空间布局,确定天府大道科创走廊范围为天府大道北延线、南延线两侧相关区域,涉及成都、德阳、眉山等地19个功能组团。

(二)合力构建措施,完善保障体系

为进一步落实天府大道科创走廊空间规划和建设方案,四市科技局联合制定了《关于推进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促进成都都市圈区域协同创新的若干措施》共同开展重点技术领域合作交流与信息共享。

在资源共享方面提出:整合成都都市圈创新资源信息及服务功能,建立科技资源共享云平台,推动开放共享并支持德眉资三市建设分平台。构建成都都市圈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机制,支持成都都市圈跨区域使用科技创新券。支持高层次科研人员开展跨区域工作,并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科研人才给予支持。建立农业科技特派员共享制度,支持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深入农村地区开展相关服务。

在协同转化方面提出:支持创新主体跨区域设立“科创飞地”,支持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等主体跨区域设立研发及成果转移转化机构。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建设一批中试平台。加快整合成都都市圈科技服务资源,建立科创生态岛辐射联动机制,支持德眉资三市的创新主体、创新服务机构、技术交易机构等入驻科创生态岛。推动成都都市圈联合打造若干科技成果应用场景,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在成都都市圈内开展应用示范;依托成都市国有投资平台,德眉资三市国有投资平台协同,联合社会资本设立科创投资基金。

在生态共建方面提出:常态化组织创新资源服务推介、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等活动。组建科普场馆联盟,推动科普场馆共享、科普活动共办,支持科普场馆联盟开展活动。依托成都市科技智库,构建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咨询平台,为成都都市圈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三)坚持需求导向,创新工作机制

加强组织协调。在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下,成德眉资四市健全推进机制,以科技创新专项合作组为抓手,定期研究重点任务、重点项目等相关工作,协调解决推进中的问题,把建设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切实推进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落地落实。

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对科创走廊建设工作的资金支持,引导各地加大对科创走廊建设的财政资金投入,鼓励各地财政出资共同组建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发展引导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科创走廊建设的支持。加强科创走廊范围内重大项目的新增建设用地需求保障,各地强化计划指标统筹调剂。支持探索产业用地与产业空间供给新机制,推动实施新型产业用地等新型用地制度。

加强监测评估。压实成德眉资四市工作责任,将推进科创走廊建设纳入本地重点工作,实施动态监测和评估问效,并督促协调推动。

(四)强化区域协同,推进资源共建共享

构建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机制。四市科技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成德眉资同城化区域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试点的通知》,支持德阳、眉山、资阳三市企业到成都申领、使用科技创新券。

共建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成都市科技局联合德阳、眉山、资阳三市科技局分别在三地共建成德、成眉、成资协同创新中心,推动成都科技服务资源向都市圈范围辐射共享。

共谋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品牌建设系列活动。依托“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举办“创享都市圈链接新未来”—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品牌建设系列活动,以成果转化、中试等需求为导向,举办彰显地方特色的科创品牌活动,共同打造具有成都都市圈区域特色的科创IP。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冯奎研究员认为,成德眉资四市规划建设天府大道科创走廊,这是同城化走深走实的重要成果,并且也将有力促进同城化高质量发展。天府大道集聚的创新资源多,成都市的带动性强,四市协同性高,都市圈应用场景多,这条科创走廊具备条件成为国内外一流的科创走廊。前期阶段,成德眉资四市为建设科创走廊,已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但从区域发展的要求来看,这条科创走廊还需要极大提升。建议四川省争取国家更多支持,在更高层面更广范围来进行谋划,将科创走廊与双城经济圈发展紧密结合,动员更多资源力量将科创走廊建设成为都市圈和同城化的强劲的“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