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和东南大学主办,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空间分析专业委员会、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国家发展与政策研究院、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联合承办的2022年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科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线上成功举办。来自3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0余人荟聚一堂,共同探讨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科学理论与实践,展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趋势、新方向。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of China,缩写 RSAC),是由北京大学支持,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同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登记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旨在团结组织我国区域科学和区域经济工作者,以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进行人口和经济布局、城镇化和区域发展咨询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智力支撑。
会上,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刑纪红对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中国式现代化是当前最热的话题,即为中国区域科学学科赋予了新的历史生命、对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邢纪红表示,高校作为科技利益生产力、人才与资源创新第一动力、三个第一的重要结合点以及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国三大战略的重要交汇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将发挥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教授表示,区域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以经济学视角融合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类活动空间规律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中国区域科学作为综合性的社会科学,解决的也是区域发展的问题,经济活动的空间选择问题,当然也包括产业如何发展等问题,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以实现区域更好的发展。
为迎接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的更大辉煌,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开忠教授认为应加强四个方面的研究。
第一,空间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论基础,要找准中国区域科学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中的位置必懂得空间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的角色。
第二,新区域科学。新经济地理学代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科学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然而,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效用函数、利润和生产函数、运输函数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使新经济地理学面临重大挑战和失灵,亟待发展适合知识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的新区域科学。
第三,空间经济社会数智化分析方法。正如区域科学奠基人Walter Isard当年所指出的,发展一套空间经济社会分析工具是区域科学的使命之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的数智分析技术发展为发展空间经济社会分析工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区域科学应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更好地融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着力开发应用空间经济社会数智化分析方法。
第四,构建高质量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的理论和方法。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未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五方面内容之一,要求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中国区域科学应坚持“顶天立地”的方针,在回答和解决这一中国式现代化重大需求中,构建高质量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此外,会议下设以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双碳背景下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科学与计算社会科学交叉融合、都市圈建设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城市更新与城市数字化转型、文化旅游产业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与区位导向政策的效应评估、长三角一体化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八个分论坛。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学者就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科学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精彩报告和积极讨论,有助于学术界深化对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学发展地思考和认识,促进区域科学学科的蓬勃发展。
江苏经济报见习记者 沈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