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6日下午,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在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召开第七次专题研讨会。此次会议主题为“中美贸易战和区域经济发展”,专题讨论中美贸易战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探讨贸易战背景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之策。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正式成员陈文玲、曹文炼、范恒山、刘以雷、孙久文、许宪春、杨开忠、张建清、张可云、张学良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发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黄勇、副主任刘建兴、总经济师张亚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沈体雁,博鳌亚洲论坛顾问姚望作为特邀专家参加本次会议。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范恒山对会议背景做了简单介绍。他指出,此次会议召开十分必要,能够及时吸纳各位专家关于“中美贸易战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并形成会议成果公开发布。
国际合作中心黄勇主任对与会专家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并在致辞中分析了中美贸易战的现状和趋势。他指出,中美两国目前缺乏战略互信,冲突可能不断升级。在当前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具有十分特殊和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维护和稳定国内经济发展的角度,要认真研究贸易战对具体地区、具体产业、具体人群的具体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和化解这些影响;第二,中美贸易战促使我们要重新认真思考中国大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如何调整区域发展战略;第三,能够推动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改革与开放的关系。
会议上半场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主持,他认为中美贸易战不是一次性的战争,而是长期的过程,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希望各位专家高度重视,并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发表相关看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贸易战是美国的战略转向引发的,贸易战是表象,美国战略转向是实质。美国以贸易战为发端,对中国发难、遏制、封杀、围堵乃至围剿,这是它的战略目标和战略目的。美国要维持存量霸权,要放大增量霸权,要维持其霸权周期。但是从结果来看,美国现在从道德道义制高点上正在向下跌落,特朗普的商人思维可能导致美国失去盟友的支持,贸易战意味着美国趋于保守,最终将在更加开放的中国面前失败。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贸易战是长期的,应借助该时机深化改革,改变现行的区域经济政策,实现大国崛起。中美贸易战不是事件而是一个阶段,贸易战是经济竞争最突出、最尖锐、最激烈的表现,美国经济仍然处于景气期的峰顶,特朗普的支持者对经济滑坡的忍耐力很强。面对这种情况,需要用改革打破利益集团,维持区域经济发展和中国的长治久安,我们要发挥我们应对挑战的制度优势,以应对贸易战、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切入点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把这场贸易战当成压力测试来妥善应对。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阐述了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应对策略。他认为 贸易战除了对出口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对就业、消费、外汇市场、资本市场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从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文明三个角度来讲,中美“贸易战”不可避免,但中美脱钩需要时间,中国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上要赶上和超过美国是相当长的一个过程,中美贸易格局、国际分工格局也不是短期能够改变的。应对贸易战,一是要凝聚共识,二是要挖掘内需,三是学习经验、吸取教训。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可云认为,贸易战不会持续太久,中国应从容应对。第一,贸易战爆发有必然性,中国的发展不可避免会遇到美国的阻挠;第二,美国单边发动贸易战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即将走向萧条泥潭;第三,中美贸易战不可能持续下去也符合历史有分有合的规律;第四,面对美国的威胁,中国应抢占下一个技术爆发制高点,就可以赢得这场竞争的胜利。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亚雄从计量经济的角度阐述了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和不同区域经济的影响。他指出,贸易摩擦不是贸易问题,而是中美两国差距在缩小,发展模式和文化理念对冲、战略互疑不断加强的结果。通过全球模型对500亿第一个情景做出测算显示,对于中国从2018年到2020年每年的GDP和没有贸易战的情景相比,每年大概下降0.06-0.07个百分点,累计三年大约会使中国GDP累计下降0.2-0.3个百分点。但是,对装备制造业的影响明显大于对GDP总量的影响。对未来中美贸易的影响,要注重构建国内各省间的产业链、高度重视相应的产业链贸易、加大国内市场化的改革力度、促进制造业整体上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发展。
博鳌亚洲论坛顾问姚望重点分析了特朗普的战略倾向,认为特朗普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战略退却。一是从道德高地上退却;二是从整个国际体系中退却;三是从世界领袖的地位中退却。特朗普的做法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一是短期有备,长期无备;二是表面有备,深层无备;三是局部有备,但是全局无备。针对特朗普的这些特点,中国应该注意合作的一面,从这个角度去做好国际工作。
会议下半场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曹文炼主持,他肯定了上半场各位专家的主题发言,并提议下半场更多地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化解危机的具体对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从减税、关税同盟、进口替代、技术封锁、能源供给五个角度分析了美国全面针对中国的组合拳,并从需求侧、供给侧、空间侧三个角度提出了应对之策。他指出,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不是孤立事件,而是美国开始全面遏制中国的一个表现。从经济角度来看,美国对中国遏制的布局至少有五个方面已见端倪:第一,通过对内减税,对外提高关税来推动美国资本回流,打压中国经济;第二,建立美国与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之间的零关税零壁垒零和补贴自由贸易圈,提高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高端产业竞争力,围堵中国产业从中低端向高端迈进;第三,通过印太战略发展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供应链的角色替代者;第四,通过知识产权、科技交流合作、高科技企业投资并购、高技术产品贸易管制,封锁压制中国的高科技发展;第五,通过“C”形包围圈影响和控制中国的能源供给。
中国投资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新疆建设兵团原副秘书长刘以雷认为,贸易战背景下西部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在于补齐短板。相比东部来说,西部出口受中美贸易影响会有一定的滞后期,中央要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要在稳增长的主基调下,摆脱政治左右摇摆的影响,实施差别化待遇,精准调控、综合施策,把握稳中求进方向,在平稳中实现提质增效;要做好自己的事,实现中东西抱团发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实施因地制宜,推出西部基础建设;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国企国资改革步伐,切实加大环境保护,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从经济韧性的角度考虑了贸易战的影响和应对之策。他指出不同地区应根据区域经济韧性应对中美贸易战。第一,应稳定军心、谋定而动。从中美贸易战和我国各省市区的外贸依存度来说,东部地区外贸依存度最大,但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韧性相对较好,对于中美贸易战的冲击也不必反应过度;第二,应当抓大放小、分类指导、稳住经济基本盘。把更多的政策指导思路暂时地从中西部地区转移到东部沿海地区;第三,要深化改革、放眼长远。中美贸易战不可能马上结束,对于区域经济来讲要做长远打算,要进一步地来增强区域经济的韧性。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建清认为,针对中国是美国高层一致的战略决策,要积极研究贸易战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做出妥善应对。中美贸易战对中国不同区域的影响有所不同,下半年整个经济形势要全部随着贸易战延伸,经济形势分发生分化。要理性管控中美之间分歧,不能任由分歧愈演愈烈;要扩大内需、自主创新,更多地出台一些积极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摸清在扩大内需的过程当中,尤其是中西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有哪些短板,并通过中央政府的支持补短板。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沈体雁认为,贸易战的核心是高端制造业战,要做大做强中国制造业。应对贸易战要做大做强中国中部地区的制造业,维持中国在中端制造业的竞争力;要以武汉为中心建设中国的终端或者是制造业特区,进一步建设世界级运输装备产业集群、优质食品的产业集群和IT制造业集群;要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和中部市场中心的优势,推动市场化改革和全国的市场一体化;要创新房地产供给模式,维持我整个国家在中低端,特别是中端制造业上的国家竞争优势,实现中国的白领加中国工人的生产力结构。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张学良认为,中美不会脱钩,要从空间的角度谋划中国未来发展格局。中美之间的均衡会有微调,但是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动。从国内空间来看,“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格局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推动小尺度、跨区域、相对精准的区域合作,使大城市带动周边小城市形成增量增长,开发区域发展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从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市场经济市场行为发挥、产业分工、区域合作这种差异化的发展格局来推动我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立足脚跟,发挥出自己的特色。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曹文炼从地缘政治和更大范围内区域经济(或次区域经济)的角度谈了对美策略的“二十字方针”。一是凝聚共识。目前,中国缺乏对海外舆论进行说明,国内知识分子思想混乱,凝聚共识非常必要;二是立足亚洲。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要集中对美斗争,不要四面出击,要立足亚洲,特别是把经略周边的事情做好;三是近交远攻。把经济文化实力援助和经济合作项目重点弄到亚洲来,对美国以进攻为主;四是经略两端。要抓两个薄弱环节,一个是东北,应该借朝鲜局势缓和抓紧落实东北振兴战略,带动东北亚一体化进程。另一个是南疆,要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通过大量增加汉族和其他民族的移入人口实现南疆的民族和谐发展和长治久安;五是攻守兼备。要继续稳步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要进一步扩大汇率的浮动幅度,容忍本币的适度贬值,防止出现年度单边下降的预期,要改变目前巨大的外汇储备完全由央行直接管理运用的方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范恒山根据各位专家的意见作了总结发言。他认为,贸易战是战略对抗,要反思之前的做法,补齐短板,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第一,中美贸易战根本上是中美的战略对抗。贸易战并不是中美斗争的唯一形式,背后的理由是中国崛起;第二,中国不主动出击,但要有力还击。要保持定力,沉着应对;第三,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区域一体化的情况下,贸易战的影响是相互的,要持开放态度,留有谈判余地;第四,我们要集中精力发展国内经济,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第五,中国不可能按照“受让型”的办法来应对美国的贸易战,要讲究技巧、讲究策略;第六,当下贸易战并没有对中国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整体上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有限的;第七,关于中国经济在中美贸易战的强烈攻势下濒临危机的判断是站不住脚的,中国完全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第八,应把着力点放在挖掘内需潜力上,解决好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问题,推动全民共同富裕;第九,要谨防美国打组合拳。我们对此应有充分地认识,并做好应对准备;第十,我们应该优化发展思路和路径,转变思路、发挥制度优势、掌握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