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新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空间分析专业委员会、四川省“内陆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创新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地缘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题为“新经济地理前沿:‘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下的地缘经济”的学术会议于2016年12月10日-11日在西南财经大学举行。来自日本东京大学,日本神户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云南大学等全国三十多所高校的70余名学术名家和代表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会。
此次会议主要围绕“一带一路下”地缘经济发展与贸易、城市间的竞争与经济合作、“一带一路”下的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一带一路”下的劳动力流动,城市生产和贸易结构演化等问题进行。大会采取主题报告人发言,平行分论坛的形式进行。众多学者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围绕相关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本次会议共分为4个阶段,首先是开幕仪式,其次是大会主题报告,再次是平行分论坛讨论,最后是大会闭幕仪式。
12月10日早上8:30,会议开幕式在弘远楼报告厅109举行,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执行院长姜玉梅教授主持了大会的开幕仪式,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史代敏教授致欢迎词,对莅临的全国三十多所高校70余名学术名家和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北京大学的杨开忠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变化:集中抑或分散”的主题报告,主要从宏观角度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呈“U”型变动,未来城市规模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落户条件的开放速度以及开放程度。亚洲开发银行的万广华教授向大家报告了“Urbanizing with Equity Consideration”。考察了城市化和收入分配不均等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在考虑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之后,城市化进程会加快,城市化水平会更高。日本神户大学赵来勋教授向我们介绍了“A simple model of the Chinese Hukou system & some ongoing reforms”。指出改革开放之后,劳动力自由流动,更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贸易产品的成本降低,从而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即开放户籍制度会增加贸易得利。
2016年12月10日下午13:30-15:30,“新经济地理前沿:‘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下的地缘经济”学术会议平行论坛1在通博楼举行。此次平行论坛分为2个分论坛。
分论坛1在通博楼B223会议室举行,由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孙楚仁教授主持,众多专家学者参与讨论,会场气氛热烈。
浙江大学的朱希伟教授向大家报告了“Taxing the second nature”, 比较了CES和VES效用模型,阐明了收入效应,内生工资率,有限阻塞价格以及促进竞争效应对均衡税率的影响。上海大学的汪健博士向大家介绍了“Trade, Agglomeration and Productivity”,论证了制造业集聚对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湖南大学的徐航天博士作了“Density economies and transport geography: evidence from the container shipping industry”的专题报告。证实了运输密度经济对交通地理形成确有影响。西南财经大学的陈瑾博士跟大家分享了“贸易自由化、个人职业选择与经济地理”。文章将个体技能异质性嵌入到Krugman模型,从而构建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经济集聚的影响,该模型为分析经济地理和技能分布提供了一个一般的建模框架。
分论坛2在通博楼B423会议室举行,由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姚星教授主持,现场学者和同学都积极参与了讨论。
浙江大学黄先海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运用GTAP 模型模拟“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及沿线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运用增加值贸易分析框架首次定量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影响我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变动的渠道。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郑丹博士做了“溢价还是折价?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影响居民工资收入的实证检验”的报告。利用2SLS方法估计了基础设施对居民工资收入的影响。指出基础设施对城市居民工资收入具有正向的溢价作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黄亮雄副教授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做了题为“领导人访问与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外并购”的报告。报告指出双边国家领导人访问会显著提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率。西南财经大学霍伟东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制度约束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区位选择”。指出当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主要集中于能源与电力、资源及制造行业,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目标国的政治、法律等制度约束是影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和区位选择至关重要的因素。
2016年12月10日下午15:50-17:50,“新经济地理前沿:‘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下的地缘经济”平行论坛2在通博楼举行。此次平行论坛分为2个分论坛。
分论坛1在通博楼B223会议室举行,由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助理逯建副教授主持,众多专家学者参与讨论,会场气氛热烈。
厦门大学杨曦助理教授报告了“城市异质性与中国城市化的政策路径选择”一文。通过理论模型构建和参数校准,定量分析了中国不同城市间生产率和城市劳动力宜居度的差异,提出了城市发展需要制定因地制宜的政策。西南财经大学逯建副教授向大家介绍了“铁路运输时间与城市经济增长”,表明铁路运输时间的节省能给中国的城市带来更快的经济增长,为准确估计铁路建设所产生的经济收益提供了数据支持。
复旦大学周梦天博士做了“中国城市兴衰的微观证据:兼论户籍制度在移民决策中的作用”的报告。利用空间均衡模型计算了全国258个地级以上城市商业环境和生活质量指数,发现二者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移民目的地的选择是工作和生活两个目标之间取舍的结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徐阳报告了“地理距离,离岸出口价格与运输成本:新的福利来源?”一文。文章利用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论证了地理距离对离岸出口价格具有显著正影响,运输成本的降低将会是新的消费者福利来源。
分论坛2在通博楼B423会议室举行。由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姚星教授主持,众多专家学者参与讨论,会场气氛热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周亚雄副教授向大家介绍了 “公共基础设施与区域增长、区域差距收敛的研究——基于中国城市层面的经验观察”。文章基于NEG模型,表明公共基础设施对于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分化的影响是异质的。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许德友副教授分享了 “中国式产业转移:从‘西进北上’到‘长江隆起’”一文,论证了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产业转移是塑造中国经济版图和区域发展格局的决定性力量,我国长江经济带战略建设的意义重大。云南大学谭立力副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中国西南边境地区人类活动与邻国比较态势实证分析——基于夜间灯光遥感影像数据 1992-2012”,文章对中国西南边境地区人类活动及其邻国相应区域人类活动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与越南、缅甸和老挝相比,中国边境人类活动的活跃程度一直保持优势,这种优势的变化趋势与中国“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等边疆展政策的推进过程呈现出时间上的相关性。
2016年12月11日上午8:30-10:30,“新经济地理前沿:‘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下的地缘经济”平行论坛3在通博楼举行。同样,此次平行论坛分为2个分论坛。
分论坛1在通博楼B223会议室举行,由上海师范大学赵红军教授主持,众多专家学者参与讨论,会场气氛热烈。
上海师范大学赵红军教授报告了“中国历代都城地理位置变迁的新经济地理学:来自计量经济史学的经验证据”,这篇论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备选城市的绝对地理位置是影响中国历代都城地理位置兴衰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西南财经大学梁晶晶博士做了题为“空间相邻性与企业出口行为”的报告。利用双重差分法,使用2000至200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的纺织业出口企业面板数据,论证了一国贸易限制的减少不但会使该国的贸易量增加,也会使周边国家受益。西南财经大学肖建博士向大家介绍了“经济集聚与农民增收:演进与分布”。文章利用核估计和空间统计方法,研究了浙江省经济集聚和农民增收的演进历程和分布特征,发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经济密度在浙江各区域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关性。
分论坛2在通博楼B423会议室举行,由厦门大学的杨曦助理教授主持,众多专家学者参与讨论,会场气氛热烈。
西南财经大学吴钢博士从国际贸易网络视角向大家介绍了“中国的国际贸易网络地位与“一带一路”组织治理架构”。论证了“一带一路”的组织治理构架的核心特征是“小圈子,大联通”,中国能够融入不同的经贸圈子,并发挥关键的中介作用。河南工业大学方旖旎博士分享了“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投资风险与对策分析”。文章主要研究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业投资风险,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投资,具有明显的行业和地域特征。西南财经大学彭馨博士做了“‘一带一路’进程中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空间计量分析”的报告,通过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的SAR和SEM模型,对跨境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进行了空间面板模型估计。表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集聚现象。山东工商学院王伊攀博士分享了“环境规制政策与企业空间迁移——基于重污染上市公司的分析”。文章主要研究了环境政策对企业空间迁移的影响。表明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空间迁移,并且是跨省迁移。
2016年12月11日上午10:30,所有平行论坛的讨论均告一段落,来自清华大学的郑思齐教授向大家分享了她的最新研究成果“Are Bullet Trains Promoting Intellectual Spillovers in Urban China?”,文章主要研究了高铁对学术交流的促进作用。通过倍差法构建了一个city-pair 模型,论证了高铁的开通使得更多的一流大学从纯地方产品变为区域性产品,超大城市的学术交流的正溢出效应增强。高铁会促进学术交流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016年12月11日上午11:45-12:00,日本东北大学的曾道智教授对本次大会做了简要总结,并主持了此次会议的闭幕式,宣布此次“2016年新经济地理前沿:‘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下的地缘经济学术会议”圆满结束。